南华大学教务 南华大学usc登录界面
南华大学教务在线登录入口在哪里
南华大学教务在线登录:
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所是主管全校全日制本科教学工作、组织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职能部门,在学校*委、行政的领导下,负责全日制本科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教育研究、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设置7个科室: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考试中心、教学建设与研究办公室、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籍管理办公室、实习教学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科层次教育发展规划,制订并组织实施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计划。制订并督促执行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承办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负责组织制定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学建设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组织审核各级各类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推荐、检查、评估、验收等材料。组织校级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定和上级项目的推荐。
3.组织制订和实施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负责理、工、文、管等的实践教学管理和统筹、协调临床教学工作。负责落实本科学生教材的订购。
4.负责制定全校教学进程,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程表。调度教室及其它教学用房,管理、分配教学经费。参与教学设施的规划与配置。
5.负责全校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与学位管理,承办本科学生成绩归档和移交工作。承担学校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授予的日常工作。
6.负责组织本科教学校内考试,处理考试事故;组织*、省举办的统考和会考;组织各类学科性竞赛活动;管理学生成绩。
7.负责全校本科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和认定工作,组织教师普通话测试,协助人事部门完成教师业务能力考核、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8.组织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做好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成果的申报服务与全过程管理指导与服务,做好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工作。
9.规划并组织、协调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比赛活动。
10.参与组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相关工作。组织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评定、推荐工作。
11.参与本科教学工作的统计和报表工作。负责教学档案的规范、检查、收集和归档移交工作。
12.承办校*委、校行政交办的其他工作。接受并安排上级部门委托的本科教学相关工作。;
南华大学教务在线怎么登陆
在“南华大学教务在线”网站中,输入个人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陆。
步骤如下:
1、在浏览器中打开百度首页。
2、在搜索栏中输入“南华大学教务在线”,输入完成后点击“百度一下”。
3、在该页面中找到“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并双击打开,如下图所示。
4、在“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页中,按照指示输入账号,密码及验证码即可登陆。
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一、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华大学简介
南华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核工业**与湖南省人民*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现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依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18个,直属型附属医院6所(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设有本科专业6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和地区招生。现有学生6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国际学生560余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万人。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771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2960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943人,副高职称人员1258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有*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专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260余名。
学校拥有*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7个,*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29个,综合性实习基地425个。
学校拥有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环境气载*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首批*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核应急医学救援队、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30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科研基地1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拥有*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5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建立4大创新研究院(上虞高等研究院、诸暨创新研究院、东莞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长沙创新研究院);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
图书馆纸质藏书2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数字资源352TB,其中电子图书78.5TB。学校主办《*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学校首次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并列内地高校第65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位列《校友会2018*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第77位、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度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上,学校以内地高校并列第69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60多年来,学校为*及地方输送了近25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第三次*代会提出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新思路引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wmyx8.com/html/879649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