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务网 浙江大学科研服务系统
浙大绩点在哪里看
在学校*教务处。
查看步骤:
1、进入学校*教务处,用学生账号和密码登录个人账号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绩点。
2、可以去本人档案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填写查询本人档案书面申请单,找到成绩单,也可以看到绩点分数。
3、如果毕业之后学生账号注销,本人带着身份证去学校教导处查询成绩单。成绩单上就可以看到绩点分数。
绩点制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绩点作用:绩点是课程学习质的体现,它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而不包括绩点的学分制是不完整的。因此,许多高校引入绩点制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使课程学分与绩点相结合,成为课程学分绩点,通过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质量。
浙江中医*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浙江中医*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浙江中医*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浙江中医*大学简介
浙江中医*大学是以中医中*为优势特色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中医*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1所*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1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123人(含*学院),其中本科生14042人、硕士生2178人、博士生273、学历留学生630人。
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0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特殊津贴专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拥有*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特色专业14个,*精品课程11门,*级教学团队1支。建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教学平台。获*级教学成果奖3项。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中医学、临床医学、中*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些年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中医*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主办《浙江中医*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事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中*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理念,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致力于建设以中医中*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优势突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浙江大学教务网(点击进入)
●传承历史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11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对外开放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在ESI全部22个学科中,浙江大学有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其中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00位。
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打造卓越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学校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引领浙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2011年,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54.32%。
●学校理念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权威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2011年,科研到款经费达到28.17亿元,其中超过千万元的在研项目达到100余项。“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浙江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点击进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网址是什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网址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分院),36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经、管、法、工、理、医、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课程合作项目8个。
扩展资料: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知名校友
胡玮炜: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摩拜单车创始人。
许航: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十大“最美检察官”、浙江省劳动模范、第四届浙江省优秀检察官、第二届“最美杭州人”、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二次。
曾侃: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足球评论员。
斯康: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第十二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总经理,获“最美浙江人—2016青春领袖”称号。
袁奇翔: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第21届*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王轶磊: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浙江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民进浙江省副主任委员,广宇*股份有限**。
李佳吟: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五届“最美杭州人”。
吕晶晶: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香港亚洲小姐大赛总冠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教务网新版选课系统
浙江大学教务网新版选课系统的推出是一个积极的改进,它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选课体验。
首先,新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更加简洁、直观,使得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选课信息。同时,新系统增加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如课程推荐、选课指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课程安排。
其次,新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减少了选课过程*现的卡顿、崩溃等问题,为学生的选课过程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支持。此外,新系统还加强了对选课数据的保护,确保了学生的选课信息安全可靠。
最后,新系统的推出也反映了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积极回应了学生的需求,提升了学校的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浙江大学教务网新版选课系统的推出是一项积极的改进,提升了学生的选课体验,也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本文链接:http://www.wmyx8.com/html/879648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