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人事考试网?滁州市事业单位招聘网
2015年安徽省滁州市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2015年滁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招考468人
报名
本次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涉密等特殊职位除外)。报名时间为2015年4月1日9:00至4月6日24:00。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报考条件
(一)具有**国籍;
(二)拥护***;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学历(学位)与工作能力;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9年4月1日至1997年4月1日期间出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4年4月1日以后出生);
(七)具备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下载。在线刷题,提高笔试成绩,就用华图砖题库在线做题平台:
2015安徽省滁州市公务员考试信息查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您可以看下2015年安徽省滁州市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及报名入口,省直考点设在合肥市。各地考点设在设区的市*所在地。报考广德、宿松县职位的考生,分别在宣城、安庆市考点考试。具体考点、考场详见本人《准考证》。报考人员于4月21日至4月23日从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打印准考证。您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我们会及时更新最新信息;
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15年4月1日9:00至4月6日24:00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改报其他职位(不含被取消或核减的职位):4月11日10:00—16:00
缴纳笔试考试费用:4月9日24:00前
准考证打印:4月21日至4月23日
笔试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所有考生均须参加,其中,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申论》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申论》B卷。报考有专业测试要求职位的考生除参加公共科目考试外,还须分别参加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科目考试。
笔试时间:
4月25日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14:00—16:30《申论》
4月26日 9:00—11:00《专业知识》
笔试地点:省直考点设在合肥市。各地考点设在设区的市*所在地(报考广德、宿松县职位的考生,分别在宣城、安庆市考点考试)。
笔试成绩查询时间:5月25日16:00后
更多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5滁州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安徽省滁州市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您登录滁州中公教育网,查看最新安徽省滁州市公务员考试相关最新信息;
面试人选根据职位招录计划数,在同职位达线人员(人民警察职位为体能测评合格人员)中依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按3:1的比例(计划数在10名以上的,按2:1比例)确定。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最后一名如有多名考生笔试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面试人选。
面试原则上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法进行。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省、市两级机关部分职位可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面试工作的具体事宜另行确定。
面试后,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的比例合成考试总成绩。面试成绩低于60分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实际面试人员数少于或等于职位招录计划数的,考生面试成绩须达到75分以上或当天该考场实际参加面试人员的平均分,方可进入体检与考察环节。
更多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备考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22安徽滁州市事业单位考试时间
笔试时间为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上午,如因*等特殊因素影响需调整,另行通知。
2022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科目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两科,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考试范围以《安徽省202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大纲》为准(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查询)。其中,08:3010:0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10:0012:00综合应用能力。上述两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两个科目连续进行考试,中间不间断。两个科目题本为合订本,考试开始前发放,各科答题卡分别发放。第一科考试时间截止后,收回第一科考试答题卡,第二科考试时间截止后,收回发放的所有考试资料。
以上是2022安徽滁州市事业单位考试时间的全部解答。
滁州市教育局的教育局各科室职能
一、办公室(法制科)
综合协调机关重要政务;负责文电、会务、机要、宣传和档案管理工;负责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担信息、督查、保密、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等工作;负责机关后勤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外事工作。承办教育系统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有关工作;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二、组织干部科
负责教育工作的日常工作;负责*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政策宣传;承担机关和市属学校*的组织、宣传和统战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局(教育工委)机关的干部管理工作,负责直属学校和事业单位*建设;承担会同*组织部管理市属高等院校领导干部调整配备有关工作。
三、人事与师资科(思想政治工作科)
统筹市属高等学校、全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拟订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规划,承担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和校长培训等工作;指导中小学机构*、工资福利、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指导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普通话推广工作,组织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指导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负责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直属学校的机构*、人事管理及相关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负责直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承担教育系统表彰奖励有关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统筹管理和指导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安全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直属学校思想政治、安全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中小学德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校外教育工作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指导、协调学生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工作;指导学校教师权益保护;联系协调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做好应急管理有关工作。
四、行政审批服务科
指导全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的审批工作;负责高中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工作;承担二级机构的公共服务工作。
五、发展规划与基本建设科
负责制订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订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规划、指导全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关工作;参与有关学校和相应教育机构(含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撤销与调整等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建设工作,指导、审核和协调直属学校的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指导和管理直属学校的基本建设工程的具体工作;制订年度维修计划,负责维修管理工作;指导全市教育项目建设和校舍安全工作。
六、财务科
参与拟定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相关制度;*直属事业单位、直属学校经费预决算;参与管理中央、省下达的教育事业费、教育基建投资等各类教育专项经费;负责统计监测全市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指导、协*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直属学校和直属事业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按有关规定承担国(境)内外的教育援助和教育*的管理;参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管理;承担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市学生资助、助学*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工作。
七、基础教育科
承担全市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参与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工作;负责直属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全市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设备配备和教学信息化工作;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研究中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指导全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范基础教育教材、教辅管理;指导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评估标准。
八、职业与*教育科(高等教育管理办公室、民办教育科)
统筹管理市属高等院校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工作;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协调和指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馆、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指导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社区教育、职工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发展规划、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师资队伍管理工作;参与拟定全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市属高等学校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习、技能*作的安全工作;参与市属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负责除师范、卫生类以外的普通中专学校的管理工作。
承担全市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管理和协调工作;拟定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组织实施;管理高中教材阶段民办教育机构校长任职工作;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民办教育机构和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科
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及学生军训工作;指导和协调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和艺术交流活动;监督学校饮食卫生和公共卫生,负责协调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有关疾病防治工作;负责市直教育系统计划生育工作。
十、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拟定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细化教育督导评估指导体系,指导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全市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负责县(市、区)人民*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的督导检查;组织对全市中等及以下教育的督导检查;负责市*教育督导团日常工作。
十一、教育工会
开展职工教育,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职工排忧解难。
十二、教学研究室
教学检查指导与评估,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高初中毕业会考,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和学科竞赛。
十三、现代教育中心
教育新闻专题报道、教育教学信息网络传输、远程教育及教学仪器、电教设施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
十四、滁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高校招生报名、考试和录取。
十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考试和证书发放。
十六、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校办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
十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青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助残、助弱、助困,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十八、教育学会
学术会议、理论报告和经验交流,教育科学咨询,专业(学科)研究会活动指导和管理。
十九、陶行知研究会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传播、普及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本文链接:http://www.wmyx8.com/html/879645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