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小技巧知识

2020年入伏时间表(2020年伏天是30天还是40天)

2020年入伏时间表几点几分2020年入伏时间

初伏在公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在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在公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另外,入伏只有日期没有几点几分之说。

2020年入伏时间表几点几分

所谓入伏其实指的就是进入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三伏天到让人不得不警惕,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炎热的温度特别容易让人中暑,把人晒黑,所以大家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防暑,注意防晒。

2020年那天入伏时间表

2020年07月16日入伏。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 三伏天2020时间表

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2020时间表

2020年三伏天在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

具体2020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入伏后天气为什么热?

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天哪一伏最热?

中伏。

民间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时,而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中的“中伏”。

原因是进入到三伏天以后,就有着“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和“风速小”的特点。这个期间的温度就真的像是在一个蒸笼里一样,会让人热得透不过起来。其中尤其是在中伏的时候最热。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第1天2020年7月26日

第2天2020年7月27日

第3天2020年7月28日

第4天2020年7月29日

第5天2020年7月30日

第6天2020年7月31日

第7天2020年8月1日

第8天2020年8月2日

第9天2020年8月3日

第10天2020年8月4日

第11天2020年8月5日

第12天2020年8月6日

第13天2020年8月7日

第14天2020年8月8日

第15天2020年8月9日

第16天2020年8月10日

第17天2020年8月11日

第18天2020年8月12日

第19天2020年8月13日

第20天2020年8月14日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第1天2020年8月15日

第2天2020年8月16日

第3天2020年8月17日

第4天2020年8月18日

第5天2020年8月19日

第6天2020年8月20日

第7天2020年8月21日

第8天2020年8月22日

第9天2020年8月23日

第10天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出现的具体原因

三伏天的出现是有着科学依据的,需要站在地理学的角度来解析。2020年入伏之后太阳强烈,地表每天都要吸收很多的热量,且散发得很少。热量逐渐聚集,等到三伏天时地面热量将达到顶峰,气温也是最高的。同时,在三伏天副热带高压会不断加强,天气晴朗无云,下雨的情况也特别少,这也使得天气更热。

2020年“三伏天”健康养生注意事项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阶段,对于人体的健康状态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事项要特别注意,不然的话也容易对个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困扰。所以,在2020年三伏天期间,需要在健康养生方面注意哪些事项,更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注意防晒,预防高温中暑

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温高湿的时候,气温增高,持续的闷热会使人体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轻则易高热、头晕、恶心、口干、抽筋等,重则还会引起呼吸衰竭、晕厥、休克等中暑现象,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晒、防暑工作。

1)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气温变化,以免复发疾病。还有就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的话各项身体机能都相对减退了,抗热能力远不如年轻人,也容易天气受影响健康,而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要比*弱,对三伏天的湿热通常很难适应,容易引起发热发烧,所以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在外面逗留。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暴晒,出门记得要做好防晒准备,比如遮阳伞、戴遮阳帽等等,出门尽量穿长袖,身上最好也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皮肤。

2)还有需要在外作业的工人,尽量早出门、早收工,避开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工作,建立减少露天作业时间,可以在进行午睡以充足精神和体力。在外工作的时候不宜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戴防晒帽、穿好防晒服,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以做应急之用。

3)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以免受凉感冒。现在人们都习惯使用空调降温,这样降温快,但是长久在室内吹空调也容易出现头疼、咳嗽等感冒*,所以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以不超过5度。也可以开窗通风,空气流通也利于散热。

2.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在数九寒天还是酷暑六月,都应坚持运动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四时、适寒暑”,保证身体健康。在三伏天,人们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锻炼,因为夏天体内容易积累热毒,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所以适当出汗的话可以帮助排解体内热量和毒素,帮助调节体温,还能提高免疫力,免受疾病困扰。

不过,在夏天锻炼也要注意“量”和“度”,不提倡快跑和爬山等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动静相兼,刚柔相济的运动,既能达到运动的效果,也能帮助缓和夏日躁动的心绪,平心静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特别有利。

3.多喝水有益健康

夏季气温炎热,人体体温也会略微偏高,所以在夏天人们排汗量也会加大,其实夏天排汗散热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汗液能够带走热量和一些对人体不好的微量元素,帮助平衡体温,提高免疫力等等,但是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不然的话,流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也会造*容易口干舌燥、疲劳嗜睡、影响个人的精神和体能状态,所以平时还是要养成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运动后可以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对恢复体力更有效果。

4.保证睡眠充足,提升精神状态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天气炎热,暑气重,人们受气温的影响特别容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湿热交替,人们特别容易受“暑湿”困扰,出现神疲倦怠、肢体困重、胸闷腹胀、食欲欠佳等状况,影响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所以,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三伏天特别要注意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平时最好不要熬夜,保证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在中午可以适当午睡,可以帮助大脑休息,消除困乏,午睡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醒来后容易更加困倦,还会影响夜间睡眠,容易导致夜间失眠。

5.修养身心,保持身心愉悦

除了保证睡眠,个人也要学会调节好心情。在夏天人受天气影响易燥易怒,情绪容易有起伏,所以尽量让自己接触一些轻松愉快的事物,比如可以偶尔去旅行,参加朋友聚会等等。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会调整,可以多看看书、听听音乐,做一些能够令心情平和事情,既能够提升技能,也能充实内心,恬静养神,保持身心愉悦。

另外,家居环境也应以清凉通风为主,夏天室内要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如果有凉风徐徐进入家居,也能赶走夏日暑热,更舒适宜居。还有,家居居室也尽量布置得清新一点,家具的摆设不宜过多过乱,最好整齐有序地摆放,风格可以偏向简约、自然,适当用一些鲜花或小摆件等装饰一下家居氛围,也能令生活更添趣味。

6.注意饮食,以清补为宜

要想保证健康,在饮食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日暑热,食物选择应以养心健脾,解暑化湿为宜。宜苦、辛、酸、咸、少甜,更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还能改善胃口,理气健脾,所以在夏天饮食以蔬菜、水果为主,辅以肉食,适当补充营养,循序渐进,最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1)多吃蔬菜。蔬菜可以选择多吃:黄瓜、苦瓜、南瓜、瓠瓜、冬瓜、角瓜等瓜类蔬菜,还有番茄、山*、莲藕、茄子、芥蓝、芹菜、菠菜、芦笋、大蒜、生姜等;肉类的话可以补充蛋白,以鱼类、瘦肉、鸡蛋为主,还有奶和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物品也可以多食用,可以帮助补充人体蛋白质。

2)多吃水果。因为夏季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流失会散失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可以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但是水果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可以选择一些开胃健脾的性甘平的时令水果,比如:山楂、山竹、青梅、枇杷、西瓜、哈密瓜、葡萄、雪梨、李子、椰子、苹果、猕猴桃等;

3)注意饮食卫生。因为在夏季气温升高,利于细菌和病菌的繁殖,所以,一般隔夜、隔餐的食物都尽量不要在食用,餐具的食用也要有杀菌消毒,以免病菌附着在上面,对家人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4)不宜饮酒。喜欢饮酒的朋友在夏天还是要克制一下,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于健康无益,还容易引发旧疾,危及健康。

5)不宜暴饮暴食。夏天本就容易出现饮食不振的情况,特别一些脾胃不和的人还会出现“苦夏”,所以在食物上以开胃健脾为主,要注意夏天饮食不宜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尤其本来有肠胃疾病的朋友如果不注意的话,更容易频频引发肠胃不适,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

本文链接:http://www.wmyx8.com/html/879610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